查看原文
其他

用照片与布光图来训练自己对光线的思考能力

2016-09-11 中国摄影网


前些阵子认识的编辑推荐一本摄影工具书《Oh!原来闪灯是这样打的》给我,原以为是一般的闪灯摄影技法教学,后来大致看了一下发现还满适合我的拍摄方式,我原本就不太常使用大型灯具,而这本书主要又是以小闪灯为主。翻开自序我的嘴角就不争气的上扬了,作者达斯汀说,他在妈妈的坟前发誓「我再也不出书了」……翻到后面,我笑得更开心了,因为后面全都是照片……(这对不爱看字的人应该算是一大福音吧?)

1 高CP值的基础常识+基本配备

这本书在第一章跟第二章的部份说明我们开始用小闪灯时,应该要俱备的常识,以及配备的选购方向。器材该怎么买?配备五花八门,我是不是要破产了?其实这些问题很简单,一次攻顶,买对的买你需要的,你的玻璃心就不会硬是要破个好几次。此外,一般初学者通常都会想说光是相机的光圈、快门与ISO的交互运用就搞得我一个头两个大了,再加上闪灯这个变数,那真的是不得了……在第二章的部份,达斯汀用最简单幽默的文字与图解,说明这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大量文字的阅读障碍的话,那就直接看图解吧!

小小兵你在看什么?


Oh!原来闪灯是这样打的,小闪灯真的能打出pro级的专业感吗?


光线的方向性及强度

整本书的比例,第三章的照片图解占了绝大部份,而里面内容最主要想说明的是「光线的方向性」与「光线的强弱」(就是光比啦)。若简单的把光比分类,大致可以呈现三种不同的感觉。第一种就是光量很强让你一眼就看出是打闪灯;第二种就是将你的闪光灯融入环境光中,如同在城市夜拍的时候,常会看到的背景光源,而你希望打在被摄人物身上的光源与现场的环境光是相互融合不突兀的,假若光线补得太强,整个画面看起来就会像是小相机的机顶闪直打,光线的质感非常死硬。想要改变这种死硬的光线,就得学会闪灯的出力。第三种则是模拟太阳光,我觉得好的打灯方式,就是打到让人家看不出来这是有打光的照片。

在看照片的时候,可以先猜猜看这张照片的光线是怎么来的?

在看照片的时候,可以先猜猜看这张照片的光线是怎么来的?

增强布光逻辑

这本书在后面说明了很多不同光线的布灯方式、闪灯出力及使用的小道具,如色片或是反光板等等。我在阅读的时候,会先看成品并且在脑中猜测这样的光线是怎么打出来的?用了几支灯?搭配的小配件是什么?有些照片我以为只有用了一支灯,看了布光图后,发现他其实是用了四支灯。看照片其实也可以训练自己的布灯逻辑,久而久之,这个逻辑就会变成是你自己的东西。

一般来说,我们在打灯的时候,最直觉想到的就是藉由光线让主体变明显,再者是主体的边光等等。在室内棚拍的环境下,我们会去想说要将光线打在背景纸上面,让背景不要那么暗;但如果将场景移至户外,通常我们很少会去考虑到背景光线。这本书就有提到如何使用小闪灯搭配灯具,来营造现场环境光。例如我单看书中的某些照片,会以为背景的蓝光或红光,是街上招牌的灯光,但看了布光图后,发现那些灯光原来是达斯汀利用小闪灯加上滤色片打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闪灯的优点:体积小、机动性高、成本低(跟外拍灯比)。

看了布光图,除了可以核对与自己心中所想对不对之外,也能再进一步做变化的修正。


用照片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

因为人眼可视的动态范围远比相机高出很多,这在拍摄时,也会造成完成后的画面与我们想象中的有些落差。例如你看一张照片,脸部光线充足,身体的光线较弱,就会误以为这只打了一支灯,但其实他在身体的部份,用了四支灯去呈现整体的视觉效果。所以看完整本书,会发现如果以相机的思考逻辑,去看一张照片,那些微光的地方,其实应该是要全黑的;但对人眼而言,那些全黑的地方,其实应该都要有些亮度。因此我在看照片的时候,就会先去猜测这边可能是用了几支灯,再看右页的解答。自己先去理解思考,再去看解答,有助于整体布灯逻辑的建构。

可能会有人觉得现在相机的RAW文件的动态范围修复空间都非常大,有需要用到这么多的灯具来拍摄我们的照片吗?这可以视个人需求下去做决定,当你前制的完成度愈高,那么后期的修图效率就会高上许多,特别是在大量的照片下,不需要一张一张地去做校正,甚至其实有些光线效果是后期修图做不到的。虽然这些问题看似繁锁,但这在拍摄前都是需要被好好思考过的哦!

如果你和我一样,都是属于「图像式阅读」的人类(其实就是看字会想睡觉啦),那真的可以收藏一下这本书,内容没有让你觉得疲累的文字叙述,如果你已经会使用闪灯的话,这本书大概「一秒」(以我来说可能是一秒,若加上看一下图说可能要到三秒吧!)就让你看懂完整的布光方法。

器材不分大小,去思考自能找到适合的化学变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